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逝去的時光

一直以來,
都有在blog敲字的習慣,
藉此抒發與分享個人心情,
並且紀錄日常生活點滴,
在當年還沒有FB按讚/分享/打卡/tag好友的日子,
部落格是特定人群「樂在其中」的小眾文化,
十分珍惜遇到文采出色、又會說故事的版主,
記得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文字年代。

由於國內blog空間經營不易,
平台相繼停止提供服務,
所以文章只能順應不停搬家,
印象中曾經使用過,
目前「已經停服」的平台:

1.無名小站(2013年12月26日停服)
2.Yahoo!奇摩部落格(2013年12月26日停服)
3.yam天空部落(2018年10月1日停服)
4.樂多日誌(2019年4月1日停服)
5.PChome相簿(2021年1月4日停服)

空間一旦停止服務,
文章、照片搬新家己經習以為常,
遺憾的是在雲端結交的好友突然失去聯絡方式。


更令人沮喪的是,
平台停服「公告限時」刪除空間,
對於已經上天堂的blog好友,
原本大伙有空還能;
去留言版寫一寫心中的思念,
去相簿看一看熟悉的笑容,
去停更的blog感受文字的跳動,
如今共同回憶的記録全部都消失了,
真的很捨不得。


現今,
仍然使用PChome個人新聞台、blogger,
二個部落格空間相互backup,
慶幸還有自由的空間
  


曾經出現過的【停止服務】公告: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洞穴寓言:自由與認知的思考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著作《理想國》記錄了蘇格拉底與友人間的對話,書中蘇格拉底給他的追隨者Glaukon,講述的一則寓言「洞穴寓言」。

 

人生下來就被綁在洞穴裡,
手、腳、身體,甚至脖子都綁著,
眼前是洞壁,背後是一個過台,台子後面是火光。
火光將台上人來人往的活動投射到洞壁上,
洞穴裡的人便以為洞壁上晃動的影像是真實的。
— 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洞穴」

   

從前有一群從小生活在洞穴的囚徒,囚徒的手腳被鎖鏈束縛住不能轉頭,眼前牆壁所看見的一切,都是洞穴外通過火炬和陽光投射的影子,洞穴中的囚徒每天都看著投影在空白牆上的陰影,洞穴就是囚徒的全世界,而他們並不知道洞穴之外還有一個真實的廣闊的世界。

  

對囚徒來說,這些投影在空白牆上的陰影就是「相信為真」

        

有一天,其中一名囚徒以某種方式擺脫,循著遠方微弱的光線,走出了洞穴,陽光刺眼的光芒讓他很痛苦,經過一些時間適應,漸漸的習慣後,陽光不再刺眼,世界的形狀,慢慢浮現,看到的比原來在洞穴的影子更清晰,開始得到啟蒙,陽光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知,心靈被充實,心中喜悅也無可言喻。 

   

他奔跑回洞穴中,想要拯救被黑暗束縛的夥伴,他努力想要告訴其他囚徒他所看到現實的真相,其他囚徒認為他是危險的,他擾亂了每個人對事物的一致看法。囚徒並不想要自由,他們對自己的無知感到愜意。

   

當他與那些從未見過真理的囚徒,試著說明洞穴外的真相時,彼此只能用他們所理解的認知範圍進行討論,始終無法將囚徒從幻覺中解脫出來。

      

蘇格拉底還提出更深層次的思考,當他眼睛還沒適應黑暗時(還沒得到啟蒙),又被帶回了洞穴,他會不會認為在洞穴外看到的世界,和洞穴內都是黑暗,他更願意繼續再黑暗洞穴內的環境下生活。

   


  

我們再定義一下「洞穴囚徒的無知」,他們所處的環境所看到的資訊不是自已能選擇,而是在管理者的控制下「被迫」只能看到影子,所以縱然「無知」,自以為瞭解真理,卻不是沉迷享樂之徒,很可能是熱愛追求真理、正義的人,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們就和你我一樣。  

      

試想,當一群極度封閉且無知的囚徒,面對一個試圖將他們帶出洞穴的人,離開從小就習慣的環境樣貌,而他這樣的舉動,只會被認為有著危險思想的人,如果囚徒能以某種方式,抓到試圖破壞信仰的人,他的最終結局會是什麼?

    

所以引領一群無知的囚徒走出思想牢籠是痛若的過程,由於他們的思考受到認知侷限,以為世界就只有這樣子,因此並不排斥目前的生活,甚至相信生活會愈來愈好,選擇不離開也是沈思後的決定。洞穴外的人回去也說服不了他們,往往在洞穴裡最「稀缺」的資源就是「真相」,發現外面真實的廣闊世界,只能依靠他們自已覺醒,願意接受真理。  

     

       

「在一個由騙子和傻子組成的社會中,人們痛恨的並不是說謊者,而是揭穿謊言的人。」  - 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 

        

參考來源:

https://webspace.ship.edu/cgboer/platoscave-chinese.html

https://cacaomag.co/allegory-of-the-cave/

流傳千年的著名哲學故事《洞穴寓言》,究竟有什麼寓意?

柏拉圖的『洞穴寓言』:幻覺的本質

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到底問題在那裡?

看到主持人對王菊的歧視言論,
竟然無力反擊,
還配合鼓掌訕笑,
完全分不出什麼是歧視言論,
什麼是幽默。

訪談過程除了歧視言論之外,
我們還缺少對「大外宣」、「小駡大幫忙」的辨別,
受訪者透過訪談平台將正常的民主選舉,
形塑成一場可以被揶揄、取笑的負面形象,
達到宣傳、灌輸「選舉也不過如此,不必羡慕」思想,
同時也是大內宣的最佳機會,
可見我們對於「認知戰」的威脅還是所知甚少。


一陣失望之後,
看到下面留言,
心情更差了。

留言內容不針對事件本身進行批判,
反而檢討起台灣的民主、言論自由..等,
各自政黨支持者留言對嗆,
這就是台灣目前思考層面的現況,
還是停留在只看立場不論是非對錯。


王菊籍由這次訪談所造成的影響,
由台灣的YT頻道傳播,
主持人和現場觀眾都鼓掌支持,
加上有影像及聲音相佐,
以達到「被證實的」、「真的」、「被相信的」,
讓觀影者誤以為資訊為真,
這就是成功的傳播。


夜夜秀找在YT有百萬會員數的大V參加訪談,
沒想到反被他利用,
節目被當衛生紙擦完就扔了。


他己經完成PKI,
回去可以交差了。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目己也是沒有想法的人

這次選舉之前,
和身邊親友的聊天,
如果A、B二個政黨參加競選,
總能聽到支持B的表層原因,
發現大多數人都有共同的一種邏輯;

因為A不好,
所以投B。

而不是,
B提出的願景和我的想法很契合,
或者支持B提出的什麼好政策........等,
至於B到底能不能做的比A好,
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相較於選擇政策,
還更重要的是選顏色,
最終只要讓A選不上,
一切就值得了。

甚至,
進一步探詢,
B提出什麼政策特別值得支持,
郤說不出來。

再問,
關於理想政策的想法,
往往可以聽到新聞或政經節目裡表述的經濟環境、國際關係....一堆陳腔濫調的論述。
就是聽不到經過分析加以評量後的觀點。


我理解多數的人連A或B的政策完全沒看過,
更談不上對於候選人提出政策的批判。

進而反省思考,
已經活了大半輩子了,
原來自已也是所謂人云亦云的人群之一,
發現本身的侷限與狹隘,
心裡感到羞愧。

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最近下載

最近總是聽到threads,

試著下載綁定IG帳號,

看了二天之後,

都是政治人物的PO圖或玩梗文,

感覺無聊退了。

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台灣曼德拉」謝謝您

施明德先生

(1941年1月15日—2024年1月15日),享壽83歲。

一生坐政治黑牢26年、曾號召百萬人倒扁

83年傳奇人生,再見施明德先生一路好走。

(圖/中央通訊社)

1964年,以首謀叛亂罪遭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在偵訊中慘遭刑求,全部牙齒被打至脫落,造成施明德22歲後就全口假牙。

1975年蔣介石去世,繼位的嚴家淦下令全台實施減刑。

1977年6月16日,施明德囚滿15年釋放,然而施明德在重獲自由後,隨即投入對抗威權體制的黨外運動之中。

1979年5月,與黨外人士組成《美麗島》雜誌社,時任總經理。《美麗島》雜誌社正式成立。

1979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黨外人士在高雄舉行紀念大會,《美麗島事件》總指揮,再度被捕入獄,第二次被判無期徒刑。  

1990年5月21日凌晨,在25年半漫長的囚禁生涯之後,施明德先生重獲自由,他說:「忍耐是不夠的,必須寬恕。」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6%BD%E6%98%8E%E5%BE%B7

施明德文化基金會http://www.nori.org.tw/founder/

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南國,寧靜夜

看完大選開票,
跨上機車直衝老江紅茶牛奶,
店內只坐了二桌,
分別四人及二人,
點了杯中紅茶和雪藏蛋糕,
找個舒適小角落獨自大啖點心,
離開時外帶一份楓糖燒。

 
趁著夜還未深,
往愛河方向步行,
感覺今天的高雄夜特別寧靜,
沿途看到一對對坐在路邊聊天歇息,
給人一種自由愜意的狀態。

我也學著年輕人坐在長椅上,
吃著剛在老江買的小點,
後悔少買了飲料,
吃的有點乾,
「完美的街頭」却帶點不完美。

 

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2024元旦

元月一日早晨,

準備二顆雞蛋/蜂蜜/牛奶/麵粉/草莓果醬,

快速煎了一份看起來不好看的早餐。

  

    

用過早餐後,
驅車去了一趟關西鎮,
離台北只要50分鐘車程,
感受寧靜純樸的客家小鎮。


也去了台三線上的寶山鄉/南埔村,
暫時離開熟悉的環境,
簡單地找個地方散散步,
車子就停在鄉道的樹蔭底下,
沿著鄉間平坦的小路走著,
漫無目的輕鬆悠閒。


走著走著,
從袋子裡翻出在小鎮上買的草仔粿,
坐在水圳旁的石墩上,
慢慢的品嚐傳統小點心,
安靜的時光,
平凡的美味。